- 面對失智長者重複語言或行為時,照顧者可運用失智長者有興趣的事物 轉移話題或注意力,只要在安全範圍內不要阻止,可允許失智長者重複 想做的事,但得觀察在適當的時機停止或轉移注意力到其他的事件上, 以免同件事持續時間過長而造成混亂。
- 失智長者由於病識感不足,常認為自己並沒有生病,或是覺得即使記憶力稍差,也沒有差到需要就醫的程度。再加上失智合併的妄想和幻覺症狀,覺得家人強迫他去看病一定是不懷好意,想要加害他,更加重了就醫的困難性。
- 一般還是要先嘗試和失智長者解釋為何要就醫,若經溝通後仍無法使失智長者同意就醫,但其症狀上又的確需要醫療上的協助時,可能就需要用一些迂迴的方法了。例如不以失智症的名義求診,可以和其說是因長者有頭痛、頭暈、或是肌肉關節酸痛的問題而需要看病做檢查。經由其熟悉且信任的醫師幫忙建議檢查,也是一個很好的方式,但可先和醫師溝通轉診和看診時避免直接和長者說是失智症的問題。
- 家屬可在長者和醫師交談前,先以自己需要看診的名義進入診間與醫師會談,使醫師瞭解病人大致的症狀與問題,再請長者進入診間看診。
- 照顧者可順其意帶他繞一圈後,說回到家了,切勿與之爭執現在已在家,回什麼家之類的用語,反而會增加失智長者更加混亂。
- 預先做好預防走失的措施,平時幫失智長者拍照,以利走失協尋使用, 將失智長者姓名及聯絡方式繡在衣物上 ( 例如衣領翻起處 ),或放置名片於上衣口袋或申請預防走失手鍊、按捺指紋、個人衛星定位器。
- 在個人衛生照護上,幫失智長者洗澡是照顧者常遇到的挫折,首先要注意浴室的安全,如地板防滑、安全扶手、穩固的洗澡座椅等,事前準備妥洗澡、洗頭所需的用品,不要忽略失智長者的尊嚴還是存在的,要時時維護失智長者的尊嚴,如一面幫失智長者脫衣服時,要一面跟他講話或用討喜的物品吸引他轉移注意力,同時用大毛巾遮掩他的身體,再用水慢慢的接觸身體,不要讓他有被侵犯的感覺而激起抗拒或暴力攻擊的行為。
- 若失智長者拒絕洗澡,勿強迫,可稍後再試或暫停,並給予適當覆蓋以免受涼。試著找出幫失智長者洗澡的最佳時間及方式,不一定天天洗,偶而也可以擦澡清潔身體,但手腳及下體仍建議每日用水清洗。
- 視情況安排失智長者到戶外活動,出門可選擇適合失智長者的行動輔具,如助行器、單拐、四腳拐杖,當活動力更差或無法承受較長距離之路途時,可使用輪椅。
- 失智長者活動力弱,肢體漸僵硬,可每天定時幫他按摩身體、協助肢體的運動,幫助肌肉放鬆,避免關節攣縮屈曲僵硬變形,照顧者亦可在進行身體按摩、肢體運動時,觀察失智長者是否有疼痛的表情,如果有,要進一步的檢視他的關節、身體是不是有紅腫。此外,在幫失智長者洗澡更衣時,也可檢視身體是否有異樣以預防傷口感染。
- 可試圖保留長者的財務獨立,如藉由銀行的轉帳功能等;如失智長者已經退化到無法完全自行做決定,可考慮申請監護宣告,並增設輔助宣告制度,設立適當輔助人,讓被宣告者在重大經濟行為,如借貸、財產買賣、繼承等,必須經過輔助人才能生效,同時產生既保護又限制的效果。
- 當失智長者發生被偷竊妄想時,照顧者不要糾正他,用同理心認同他的意境並隨他編故事,再適時轉移其注意力可降低衝突。
- 若長者出現傷害行為時,可立即聯絡 110 或 119 報案,經衛生局 24 小時處置中心評估後,符合緊急護送就醫要件即可強制送醫。另如失智長者有玩弄性器官、異常進食、玩火及破壞東西等,勿指責謾罵,否則只會增加其混亂狀態,應請求醫療查明及藥物治療,使能控制病情。
- 夜間異常行動,如喊叫、翻找東西,是因為表示看到不存在的東西,或聽到不存在的人聲,皆由意識障礙所產生的現象,例如把檯燈看成小孩子站立在那裏,是一種幻覺而造成的混亂,處理方法是在其房間及活動範圍,點較亮的燈光 ; 失智長者三更半夜大吵,予以安靜柔和的話語安慰,勿暴躁對待。若起來翻東西,詢問其找什麼東西,幫助他找,並表示晚上燈光不佳,天亮再繼續找,然後帶他回房間休息。
- 隨著太陽下山,失智症個案會表現其坐立不安、激躁、易怒、或意識混亂的情形也隨之加劇,可能會持續至夜間,讓失智症個案難以入睡,或難在床上靜躺,就是所謂的黃昏症候群。因此居家環境保持光線明亮,避免陰暗很重要。
- 作息方面,每日適度午休,但避免睡太久或躺臥床上,最好以舒適躺椅稍作休息 30 分鐘即可。在出現混亂行為前,安排失智長者平常喜好的活動,如唱老歌、吃喜歡的食物、外出散步,即使是不合常理的事只要是安全的、能穩定情緒的都允許他做並陪伴他做。
- 如果照顧者無法負擔此階段失智長者的混亂情況,建議請醫師開處方以降低其精神行為症狀,被照顧者可穩定情緒,照顧者也可得到適度的休息。
- 由於失智長者腦部功能退化,造成飲食行為的混亂,建議以少量多餐的方式,引導失智長者進食,可準備現成的食物,如葡萄乾、核桃仁等。